[摘要]《曼斯菲尔德庄园》是英国著名跨时代现实主义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作品,其利用活泼风趣的语言对英国中产阶级生活进行了描写,主要展现的是英国女性的爱情观和思想。这部小说被英国著名的前卫女导演帕特丽夏·罗泽玛改编成了同名电影。《曼斯菲尔德庄园》从文本转移到了屏幕,从文字转换成了影像,进行了一系列的转变,同样也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效果。下面本文就对《曼斯菲尔德庄园》从小说到电影的转变进行解析。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庄园》;小说;电影;转变
简·奥斯丁是英国著名的跨时代现实主义女作家,其著名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利用活泼风趣的语言对英国中产阶级生活进行了描写,主要展现的是英国女性的爱情观和思想,同时也把作者的爱情婚姻观展现了出来,小说中优美的语言、美丽的乡村自然风光、别致的语言以及灵动的角色塑造都极富艺术感染力,由此被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称为是“真正杰作文学书”。英国著名的女导演帕特丽夏·罗泽玛把这部小说改编成了同名电影,这样可以让观众对小说情节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同时导演又进一步对小说进行了创作,不管是故事情节,还是表现手法等均进行了一系列的转变,展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魅力。[1]
一、电影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转变
小说作者是一位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的高手,在她的小说里呈现出来的每一个人物均是个性鲜明、丰满动人。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范妮·普莱斯是一位寄居在姨父母伯特伦爵士夫妇家的女孩,她敏感谨慎、腼腆胆怯、朴实善良,由于长期过着寄居的生活,处世更是谨慎小心,但是她并不懦弱,非常坚定,有自己的主见,更没有被财富所诱惑,而是一直用自己坚定的心守护着自己纯洁的爱情,终于和二表哥爱德蒙美满联姻。在电影中女主人公的女权意识更为鲜明。小说中的范妮·普莱斯虽然非常有主见,但是却敏感怯懦、内省自制并且弱不禁风,很少把自己的声音和光亮发出来,由于自己二表哥爱德蒙的教导,才让她具有无瑕的品行和纯正的情趣,同时二表哥和他的哥哥是她最爱的人。另外她的姨夫托马斯爵士却是她最畏惧的权威。小说中的她不但可以说成是一位心甘情愿做一个没有自我的附属品,也可以说成是一个宗教和男权的忠实崇拜者。[2]但是在影片中就不一样了,甚至有着天壤之别,不但健康活泼、坚强倔强,而且才华横溢,内心有着无穷的激情和野性,她对二表哥也不再单纯是小说中的仰慕和依赖,两人变成了彼此的伙伴和安慰,变得平等独立了,彼此之间可以进行追逐嬉闹、交流争论。她的哥哥也被影片给删除了,她的妹妹苏珊则成为家庭和她之间联系的纽带。并且托马斯也成为主人公主要的质疑对象和反抗对象。例如在小说中曾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范妮和二表哥的谈话中,透露出范妮特别喜欢听托马斯讲述西印度的故事,二表哥却提起托马斯对她的美貌非常称赞,范妮就因为二表哥不懂自己的感情而感到苦恼。但是影片却对这一段进行了如下改编:托马斯在从西印度回来之后,和客人大谈黑奴问题,范妮非常自信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为能够把托马斯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爱德蒙也帮助她向托马斯解释她才智的增长,但是托马斯注意到的只是她已经变得成熟的美丽身材和面容,并让她开始参加社交举办的舞会。范妮受不了托马斯对自己所重视的价值的忽视,因而在夜雨中策马狂奔,对自己所受到的性别歧视和命运不公发泄。[3]另外还有一点也非常值得注意,在原著中范妮曾经陪伴自己的哥哥非常高兴地回了一趟家,在影片中,被改编成了范妮因为年幼无人照料被送到了曼斯菲尔德庄园,但是在多年之后,范妮因为对托马斯的逼婚进行反抗而被遣回了家,并且在回家的路途中增加了一个宁静的港湾,贩卖黑奴的货船也就停在那里,里面传出了被贩卖女奴寂寥的歌声。可以说电影是故意把奴隶和主人公放在了一起,这样可以很好形成一个类比,从而对女主人公的命运产生隐喻作用。电影中还有一个大的亮点,导演不但把范妮塑造成了一位超越时代的新女性,具有丰富的个人情感以及崇高的价值追求,还在范妮的身上添加了小说作者奥斯丁的影子,影片把作者之前的一些信件和书稿集中起来,来对范妮的创作进行充实,让她热爱文学,并在不断阅读和写作中逐渐找到自我,在整部影片中都贯穿着范妮的读书声,就像是整部影片的灵魂所在。虽然在小说中,作者也对女性意识进行了一定的涉及,但是其表现主要就是对女性的生活以及命运进行一定的关注,对女性的智慧和美德进行赞美,很少有伸张女权的声音。但是影片中却高调对女权主义伸张进行了呐喊,甚至超过了现代的尺度。[4]
二、电影对小说主题进行的转变
一个优秀的导演在对小说进行改编的时候,很少采用对原文进行单纯复制的方法,大部分都是根据故事的框架对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进行发挥,对故事进行二次创作。《曼斯菲尔德庄园》在改编的时候也不例外,首先在小说中,作者对范妮的家庭情况在第一章的时候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是在影片中导演开门见山,在显示过范妮给妹妹讲故事之后,之后就立即坐上了赶往曼斯菲尔德庄园的马车,在故事的逐渐发展过程中才把范妮的身世一点一点交代了出来。这样不但可以引起观众想对故事进一步了解,还可以提高影片的故事性。其次导演在主题上也进行了一定的转变,小说只是对女性的独立意识以及爱情婚姻观进行描述,影片中却增加了更多的内容,例如黑奴问题等。并且对小说中所涉及的殖民背景进行了渲染,以对现代民族观念进行宣扬。其中托马斯在安提瓜拥有自己的大片土地和奴隶,并且非常努力维护和美化着自己的殖民统治,但是他的两个儿子以及外甥女却是殖民统治的谴责者以及质疑者。小说中原为浪子的大儿子汤姆,在影片中是一个对现实不满,并叛逆成为艺术青年;二儿子爱德蒙对于奴隶制度更是不满,但是自己却不能对此进行改变,因此长期处于无奈和忧虑之中;外甥女范妮本身也就是托马斯的质疑者和反抗者。在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在汤姆的病榻前,范妮发现了汤姆素描画册中所描绘的梦魇,也就是在安提瓜所亲眼目睹的景象,其中也有他的父亲对奴隶的暴行。整个画面都是惨不忍睹的血腥和暴力,影片中所配的画外音犹如凛哀的叫声,对当时英国上流社会优雅文明下的最丧心病狂、最肮脏的一面进行了揭示。从这一点上来说,影片和小说的主题偏离得已经比较远了。奥斯丁是一个不对政治进行讨论的作家,其事业只被集中在了英国资产阶级优雅文明的室内,至于这些文明之下的事情几乎可以说已经超出了她的想象。但是影片却站在了历史的高度,对那件文明历史下所隐藏的最野蛮残暴的事情进行了揭露,从而对人类的这些罪行进行控诉。[5]
三、电影对小说世界人生观的改变
电影和小说在世界人生观的看法上也有所不同,在小说中,作者眼里所看到的世界只有两种颜色,即黑和白,黑白分明,并且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一套万能处事法则,即使这个人的品行智力具有一定的缺陷,但是其信念却十分坚定,并且行事果决。在影片中,这一点却是十分模糊的,其价值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不禁会让人们陷入到“选择”的疑惑中来。影片中的每一个人物形象几乎都陷入到各种各样的选择中,如范妮、汤姆、爱德蒙以及玛利亚等。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亨利·克劳福向范妮求婚,在所有人眼里,这应该是范妮改变自己命运的最佳时机,这样她就可以把自己贫贱的出身摆脱掉,过上富足的生活。在小说中范妮一直深爱着自己的二表哥,并且丝毫没有为亨利的甜言蜜语和殷勤所打动。影片中范妮的爱情观和小说中的同样纯洁,并且性格要比小说中的更加强烈,但是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的时候,却有了一丝的动摇。[6]她看到二表哥爱德蒙的爱情在逐渐离她远去,亨利的诚恳和体贴在这个时候却给了她很好的安慰,并且由于自身出身贫寒,让她也更清楚看到了现实的残酷,她的母亲更是以身为鉴极力相劝。后来,范妮还是答应了亨利的求婚,但是到了第二天,范妮发现自己还是不能压抑住自己内心的想法,最终又反悔了。影片中的这一情节几乎可以说就是对奥斯丁传记中的隔夜悔婚进行的借鉴,这样不但增加了电影情节的戏剧性,更进一步增加了对人物的真实感,最主要的还是对影片中的“选择”主题进行了突出。另外还有小说中一些被否定了的角色,也被赋予了一些同情的色彩。例如玛利亚,在小说中她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奥斯丁对她的趋利极力进行讽刺,对她的背叛更是进行了严酷的谴责,但是在影片中,玛利亚却得到了一丝的同情,她因为利益选择了无爱的婚姻,但是却因为爱情又选择了背叛,因此玛利亚也只是一个可怜的人。这样的情节拉近了故事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
四、结 语
《曼斯菲尔德庄园》从小说到电影之间的改编,很大程度上对小说的故事框架、主体情节进行了沿用,并且对其中的大量角色也进行了保留,但是导演通过对别致镜头和剪辑以及明快的节奏、色调的运用,给人们带来了一种非常鲜明的时尚感觉,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影片对这一古典文学名著赋予了一种全新的思想观念,从而对小说的现代性内涵进行了提高。电影《曼斯菲尔德庄园》的导演帕特丽夏·罗兹玛是一位以前卫著称的导演,在这部影片中虽然讲述的是二百多年前的一个故事,但是也随处可见后现代气息,并且到处都充满了奇妙的古今交错。因此可以说导演所追求的“自然而真实”的要求,并不只是一味追求严谨的历史真实性,而是能够把现代观众的一种艺术共鸣引起来的真实。不过影片也同样对小说“明亮的尾巴”进行了保留,伸张正义,教育愚蠢的人,还有最终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展现出了古往今来人们最美好的愿望。
[参考文献]
[1] 江久文.《曼斯菲尔德庄园》的缺场叙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科技版,2009(01).
[2] 周青.《曼斯菲尔德庄园》的特色新解[J].小说论丛,2010(10).
[3] 吕金娥.《曼斯菲尔德庄园》小说与电影叙事手法比较[J].写作理论研究,2011(02).
[4] 谢尧臣.浅谈简·奥斯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福建论坛,2009(03).
[5] 杨弋枢.《曼斯菲尔德庄园》:小说与电影——帕特丽夏·罗兹玛访谈[J].世界电影,2010(01).
[6] 白素.现代观念移植与文化背景置换——从《曼斯菲尔德庄园》和《独领风骚》看电影改编的两种范式[J].影视评论,2008(11).
[作者简介] 李春光(1982—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齐齐哈尔大学大学英语教研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